资讯详情

北京河北做白日的风俗 成都把百日祭称为什么

葬式是指人们安葬死者的某种形式。中国地大物博,有着56个民族,有的民族还有不同的地方族群,他们面临不同的自然与社会环境,对客观世界的看法不同,那么北京河北做百日的风俗是怎样的呢?成都把百日祭称为什么呢?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。

北京河北做百日的风俗

北京顺义一带一样有“六十日祭”,其主要也是“备船、桥”等焚化给亡人。天津人也在丧后六十天时焚船、桥,悉以纸糊之,大者丈余,小者数尺,“谓死者之灵须过混河,备此则能渡矣”。河北的情况类似,如在遵化,人丧后六十日,祭焚法船。百日,祭而剃发。而且“即葬祭于墓;未葬祭于柩。哭泣无时,辄焚冥镪;黎明,曰鸡鸣纸,向暮,曰黄昏纸”。

在山东,死者丧后百日,丧家也要上坟祭祀,此俗称烧百日;有的人家在烧百日后就脱孝。陕西米脂一带也有做百日的习惯,至百日时,设朝夕奠致祭,戚族来则送奠依,多寡不等,“蒸馒首作如意样,曰大献”。同时也做耐主的仪式,主人奉新主至家祠,置新主于祖、父侧,设奠祭祀。横山人也同样要做百日祭,人死后百天,焚香拜奠。甘肃也同样,灵台人把百日称为“百期”,如停柩在家,就在柩前化纸举哀。如已安葬,则在墓地或门外化纸。隆德丧家的百日祭则比较简单,只烧纸于墓,致祭于家就可。

成都把百日祭称为什么

成都人把百日祭称为“烧百期”,通常会在家中举行家祭的活动,上供一些祭品祭拜一下,然后烧纸钱给死者。有的家庭比较富裕,也会请道士来做道场念经,为亡灵超度。此后,守孝的规矩逐渐放松。如果百日祭后碰上过年,丧家也可以贴春联,不过,上面应写“守我堂前三年孝,管他门外四时春”之类的语句。合江等地烧百期时,“必缄纸钱烧之,或作佛事超度”,而后卒哭。江津俗无虞祭、卒哭之礼,惟朝夕上食,满百日乃止,谓之“罢亡饭”。酆都人通常也在百日祭时卒哭,而在卒哭的隔天,“丧主及诸子有故而去服墨衰”浙江定海一带,人死后十旬,“中食又奠,谓之百日”,定海人通常要做佛事,以祭祀亡灵,并卒哭。在浦江等地,人死后三月名百日,备物举哀亦如做七,也要请僧道作道场念佛三日三夜或更多日子。江西南昌等地同样也有“百日而虞”。

广州的丧家也有百日祭,其主要是供祭品,焚香点烛,祭祀死者之灵魂,并请“喃既先生”将神主迁放于祖先神龛中,此俗称“上楼”。广州人认为“上楼”仪式做完,表示此一丧事完全结束。顺德的丧家一样也有百日祭,而且祭后神主归入祠,家中不再放神主。广东大埔一带的丧家也同样在百日办牲礼奠祭。而在广西来宾一带,“父母之丧百日,始剃发修容,易素冠、素履,古之卒哭礼也”,也有祭祀活动。

标签:

相关资讯

你可能感兴趣的资讯